Pim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Pim)激酶家族的前病毒整合位点,由三种不同的亚型(Pim1,Pim2,Pim3)组成。27..根据分子量和细胞定位,pim1激酶包含两个亚型,一个位于细胞膜上的长44 kDa亚型,另一个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短34 kDa亚型。28,29..Pim1激酶在细胞中表达时具有结构活性,其活性与其表达水平直接相关。此外,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也会影响pim1的活性。29,30.
从功能上看,研究证明34 kDa Pim1在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完整性、细胞衰老、心肌损伤、狼疮性肾炎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细胞过程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9,31,32,33,34,35,36,37,38..重要的是,作为JAK/stat信号通路的直接靶基因。21,39,40Pim1激酶也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促炎症因子促进Pim1的表达,抑制Pim1活性可减少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41..此外,炎症参与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生物过程。因此,Pim1激酶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发挥其作用。同时,新的证据表明,损伤后肌肉的再生需要适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信号,从而协调有效的肌肉干细胞功能。7,19,21,42,43,44,45..因此,基于上述推理,我们推测Pim1激酶可能是干细胞介导的骨骼肌再生的重要调节因子。
本研究通过对正常肌肉和受损肌肉的表达谱筛选、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肌肉损伤小鼠模型的实验验证,发现Pim1激酶在肌肉再生过程中被上调。这种上调发生在肌肉损伤后的第3天和第7天。有趣的是,有证据表明,骨骼肌损伤后3天内,许多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也急剧增加。7,42,44..因此,我们推测肌肉损伤后Pim1的上调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的刺激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所致,但这一推断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据。更重要的是,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高峰也出现在伤后3~4天,然后在伤后6~14天进入分化融合阶段。5..Pim1上调的时间窗与SC增殖和分化的高峰期相一致,提示Pim1激酶可能参与了SC的成肌细胞分化进程。
接下来,我们建立了肌肉损伤模型。PIM 1−/−探讨Pim1激酶在骨骼肌再生中的作用。发现删除PIM 1显示中央核的肌纤维CSA明显减少,提示Pim1激酶对正常肌肉再生至关重要。由于干细胞是肌纤维再生的最终执行者,我们在不同的阶段进一步探讨了Pim1激酶对干细胞行为的影响。Pim1激酶在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发现Pim1基因敲除对成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速了成肌细胞的凋亡,提示Pim1对成肌细胞的存活和扩增是必要的。6)。此外,我们还发现Pim1的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在肌发生过程中发生了变化。Pim1主要定位于增殖性成肌细胞的细胞质,但分化后PIM 1被上调并转运到细胞核(图1)。6)。此外,在分化的肌管中,细胞核的Pim1被磷酸化,而细胞质的Pim1则未磷酸化。巧合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强调,Pim1的功能作用取决于细胞内在人心脏前体细胞中的定位。46..提示心肌细胞核磷酸化Pim1的上调可能与肌源性分化有关。通过使用Pim1激酶抑制剂,我们证明Pim1活性的抑制阻止了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融合,提示Pim1激酶的活性是合适的肌发生所必需的。6).
图6:图6显示了Pim1激酶在肌肉再生过程中对成肌细胞的调节模式和MyoD转录活性。首先,Pim1激酶是成肌细胞生存和增殖所必需的。第二,在肌源性分化过程中,Pim1激酶被上调并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第三,pim1激酶与肌源性调节因子myoD相互作用,调控myoD的转录活性,诱导肌肉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肌源性分化和融合。
关于其机制,先前的研究证实pim1参与bhhlh转录因子c-myc依赖的转录激活。47..有趣的是,肌源性调节因子myoD也是bhlh结构域的转录因子。25,26..在本研究中,MyoD的直接靶点在Pim1抑制作用下被下调。因此,我们推测Pim1激酶可能通过介导MyoD的转录活性来促进成肌细胞的分化。通过Co-IP实验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我们发现Pim1与肌源性调节因子MyoD相互作用,转染激酶活性不活跃的Pim1质粒,或应用Pim1抑制剂显著抑制MyoD依赖的转录激活,提示Pim1激酶活性通过控制bHLH成肌调节因子MyoD的转录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肌细胞的分化。
总之,我们首次证明了Pim1激酶是骨骼肌成肌细胞功能和骨骼肌再生的正调节因子,为骨骼肌损伤的基于成肌细胞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